三月桃花笑靥开,恰遇春风撞满怀。这美好的季节本应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教研室里的静思钻研。面对新一轮疫情,课堂教学又一次被中断,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m88APP官网教师因“疫”而坚,迎“疫”而进,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坚守育人初心,积极行动起来,集智聚力,借助互联网,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和QQ群课堂等线上平台,搭建起广阔的“空中课堂”,确保了线上教学活动如期顺利开展。自3月21日学校正式启动线上教学以来,m88APP官网涌现出一批线上教学典型代表,他们坚守岗位、别样战“疫”,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工作者在战“疫”斗争中应有的情怀与担当。
第一篇 防疫授课两手抓 线上教学也精彩
3月20日,在接到线上授课任务后,我院通信工程教研室樊飞燕老师快速地投入到线上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中。针对在线教学的缺陷,樊飞燕老师立足电磁场理论课程和移动通信等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集思广益,锐意创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针对电磁场理论课程特点:概念冗杂、抽象性很强、需要概率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电路等先修课程的知识,而且公式和推导过程都很多,线上授课板书受限制,很多学生特别是数学和物理基础稍差的同学很快就对其进行了放弃,樊老师的应对办法是:(1)精化教学内容、简化过于冗杂的推导和计算过程;(2)采用类比法,在讲授电磁场的边界条件时,樊老师用同学们以前学过的光学知识来理解电场和磁场的反射和透射(因为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3)引入工程实践,将课上理论回归实践,用工程案例汲取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樊老师讲到电磁波的传播和能量的衰减时,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微波炉的原理;讲到电磁波的极化时,引入我们的家用电器,如有线电视的天线是水平极化波,我们考四六级用的接收器的天线是垂直极化波;(4)为什么要学好这门课程,樊老师从两个方面循循善诱:一是因为后续的移动通信、微波与天线等课程都需要电磁场理论做支撑,二是电磁波的发展与应用,试想如果没有电磁波,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智能手机和5G网络。
樊老师还重新修订了PPT内容,一方面对原有的文档资料进行优化整理,另一方面收集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将线上收集的5G技术、电磁辐射、激光、电磁装甲、医用CT和隐形飞机等实际应用案例作为课程线上分享资源,用实例告诉学生学有所用、学必有用,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樊老师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以及课后知识基础巩固等,并通过将需要优化和调整内容回馈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相应的环节中,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持续优化的质量管控闭环。她及时联系班委建立了班级QQ群和腾讯课堂,将相关学习资料上传班级群供学生自主学习,并辅以中国大学慕课及学堂在线等学习网站的网课资源,尽最大努力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并步、同质、等效。

樊飞燕老师说:“有了上次的线上授课经验,现在的线上教学不是学习资源的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对待线上授课思想上会放松,缺乏面对面的监督,为掌控好教学过程,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很明显,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态度。”我们在了解学院学生学习情况时,学生是这样回忆樊飞燕老师课堂的:课前,她早早的在
群里提醒同学们要及时上课,在进入课堂的前几分钟,她让同学们举手分享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课堂中间,她喜欢“突然袭击”,在快要进入下个知识点时,她突然点名同学解释上个知识点,凡是参与回答、讨论的学生都会有加平时分的奖励。在同学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时候,她循循善诱,让同学慢慢理解并记忆知识点,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会给同学们额外的压力,腼腆的同学们反而喜欢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通过线上翻转课堂的方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一致表示,课堂回答问题不但巩固了课堂内容、拓展了思维,还能加分,真是一举两得。另外,樊老师讲到某个相关知识点时,总是乐于分享她的工作经历,比如有次老师讲到衡量通信的两大指标时,樊老师图文并茂地给我们补充计算机通信网中的TCP/IP协议组中TCP和UDP传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我们日常拨打电话的通信过程中的控制信令和语音媒体的通信指标要求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我们顿时想到了一个词“各显身手”,樊老师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樊老师的课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为进一步总结网络教学经验,创新网络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管理,用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质量,樊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每节课程内容结束后,她都会细心地询问学生学习状况,平台声音和画面情况,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针对课程中的问题,做好课程小结,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后续课程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文/魏莉 赖欣 图/赖欣 )